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思想视点 > 改革开放面临新形势 河南敢为天下先
思想视点
改革开放面临新形势 河南敢为天下先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时间:2012/11/27 9:07:56 郑州营销策划

核心提示:
  十八大报告中,改革开放又成热词。国家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河南亦应如此,而且要敢为天下改革之先。

十八大报告中,改革开放又成热词,“改革”在报告中被提到了86次。国家需要深化改革开放,专家认为,河南亦应如此,而且要敢为天下改革之先。

十八大报告反复提到“改革开放”

中国贫穷落后命运的改变,始自1978年。是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也从此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波澜壮阔。

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即“南巡讲话”。

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说,在这面旗下,中国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成为解密“中国奇迹”的一把钥匙。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改革的地方多达86处,其中提到,“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新问题急需启动新改革

过去几十年中,在党领导下,一个个“中国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快速发展、持续发展,打造了“世界第二”的经济规模;“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奏响了自主创新的华美乐章;加强服务、健全保障,彰显了日益提升的民生热度……

改革开放,成绩巨大,但进行到今天,还不尽如人意。

十八大报告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改革关乎13亿人口的切身利益。中国已经在农村、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保、医疗、司法、行政、文化等领域推进改革,但改革越深入,越易触及利益关系。

目前,收入分配、征地、户籍等“难啃的硬骨头”依然存在。会场上,代表们对于将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积极稳妥推进期望很高。

复杂的形势还不止于此。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迷,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30多年来,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中央党校辛鸣教授认为,未来中国急需新改革。

改革开放 河南要敢为天下改革之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进步,在河南身上都能一一找到对应。

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五,比上年增长11.6%左右,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326.4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83.1%,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进口增速全国第四,出口增速全国第四。

可这对河南来说远远不够——河南人口多,底子薄,要想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难度还是有的。

樊明认为,中国的改革历时30年有余,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成就是显然的,但就改革的时间已经超过实行计划经济的时间、而且改革到现在还没有进入深水区而言,我们又必须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基于此,他建议河南在改革开放大局上,要有先行一步的勇气。 营销策划

“中国的改革总体来说是自上而下的,但从改革一开始,地方就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改革的空间,比如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就是一经典事例。”他说,“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任,我们中原人民要问自己:是否敢为天下改革之先?”

樊明还称,我们要很好地分析,在目前大的制度背景下,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上有哪些敢为人先的地方可以着力?有哪些地方可做变通突破当下制度的限制?这考验着中原人民的政治智慧。如果不改革,河南很难异军突起,且将长期停留在中国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