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思想视点 > 英特尔为什么输了?
思想视点
英特尔为什么输了?
作者:董晓常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时间:2012/11/17 9:20:00 郑州营销策划
导读:在人们谈论陷入困境的一些老大巨头,例如诺基亚、惠普等等的时候,又一家老大巨头也露出了困境的苗头——它就是英特尔。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上半年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是0.2%,而其对手高通则是48%。
 

(图片来源网络)

投资者通常都不是最精明的,但绝对是最“势利”的。月初,高通的市值超过了英特尔。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高通收入48.71亿美元,净利12.71亿美元,而英特尔收入134.57亿美元,净利29.72亿美元。
 
市值其实是个并不重要的指标,真正重要的是两家公司在移动芯片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不同表现。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上半年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是0.2%,而高通则是48%。
 
智能手机的流行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这两家公司则算得上是老公司了。高通成立于1985年,英特尔则成立于1968年。在智能手机流行之前,高通的核心业务是技术授权,掌握了全球CDMA10%至20%的核心专利;而英特尔至今仍是PC和服务器市场绝对的领先者。
 
可以说这是两个很老又活得很好的公司,那么为什么能够把握住智能手机芯片这个新机会的是高通,而不是英特尔呢?
 
方 向 对于手机来说,低能耗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影响到电池续航时间。高通一开始就选择低能耗的ARM架构,而英特尔则选择了性能强大但能耗更高的X86架 构。实际上英特尔本来是ARM架构的领先者,最早流行的智能手机Palm Treo的芯片便是英特尔基于ARM架构生产的。但英特尔在2006年却将这条生产线整体出售给Marvell。另外,英特尔在操作系统上也押错了宝,开 始是选择诺基亚的MeeGo操作系统,后来才转投Android。
 
时机 客观地说,初期的Android系统和移动芯片都很差(苹果是例外)。但早期的手机厂商、安卓用户和开发者可以为这些低性能的产品埋单,因为它们别无选 择。同时,开发者也围绕ARM架构开发了大量的App。英特尔直到今年年初才推出了低能耗的X86芯片,目前只有6款智能手机配置这款芯片。即使这款芯片 和ARM能耗类似,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的转移成本也太高了—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和App都是围绕ARM架构开发设计。
 
利润率 移动芯片对新产品的影响力在下降,远不如PC时代,其利润率显然也不如PC时代。比如一枚ARM9的零售价格可以低于8美元。英特尔的问题其实是能否接受一个利润率远低于目前PC和服务器芯片的新业务。
 
竞 争模式 高通很现实地融入了一个新的竞争模式:ARM向合作伙伴(如高通)授权微处理器设计方案(IP),合作伙伴在ARM的基础上集成自己的技术并推出各式芯 片,还有台积电这样的芯片代工厂。英特尔则坚持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但分工模式能够比英特尔模式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移动市场:市场中存在着数百款不同的产品, 甚至操作系统也不统一,即使Android系统也在不同产品中有差异性。
 
不可否认,英特尔在制造高性能芯片方面仍然具有最高水准的技术,比如其产品已经全面进入22纳米制程,而高通的代工厂台积电只能做到28纳米制程。在追求高性能的PC芯片市场,这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竞争优势,但在移动芯片市场却不是这样。
 
对于英特尔来说,移动芯片市场是个全新的世界: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存哲学,新的产品需求,新的利润率。对任何一个核心业务仍然在持续盈利和增长的公司来说,这都是个巨大的甚至难以理解和适应的世界。
 
简单来说,英特尔遇到了一个新的潮流,但无法理解也无法适应。悲剧的是,这完全符合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说的那种十倍速转折点—“企业的根基瞬间发生剧变,技术、规则、竞争环境、行业形态……一切的一切都变了。 ”
 
当 年格鲁夫对戈登·摩尔说:“为什么我们不走出门去,重新来过?”由此英特尔从存储器转型处理器市场,展开了真正统领芯片以至PC业的历史。在新一轮智能手 机转换过程中,英特尔丧失了“走出去”的勇气,而高通瞬间成为新市场领跑者。对时机的把握,对趋势的判断,勇气永远是商业中最琢磨不透的东西,成败一念 间,商业总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