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建筑陶瓷发展经过八十年代引进消化吸收之后,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八十年代,佛山、唐山、淄博三大建陶产业集群之外,尚有 温州、宜兴地区,温州地区依靠西山瓷砖厂的历史带动,宜兴地区依靠陶都的基础,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九十年代初,业内用“三山两江一海”(佛山、 唐山、博山、晋江、夹江、上海江浙)来描述我国的建陶产业格局。
九十年代,温州地区的建陶产业逐步消失,宜兴地区留下来主要是琉璃瓦、西瓦,唐山地区主要是卫生陶瓷了,而福建的晋江及四川的夹江在九十年代全 面崛起,此后较长时间我国建筑陶瓷维持着四大产业集群的格局,以佛山为中心的泛佛山地区(开始主要含周边的肇庆、清远、河源);山东地区的淄博与临沂;福 建地区的晋江与闽清;四川地区的夹江及周边地区(含丹棱、乐山、眉山)。这期间,江西高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河北的高邑及辽宁的法库也开始大量发 展建陶产业,还出现了云南易门、新疆米泉在内的20多条生产线规模的产业集群。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改变产业格局
大约从2006年开始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这次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是历史上最大的陶瓷产业转移,其政治经济背景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压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家过渡救市导致投资过热,房地产火爆,陶瓷砖市场需 求大增,陶企全线扩张;内地发展经济积极优惠招商。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为核心的这一轮产业扩张,直接导致了建陶产业的全国遍地开花,主要以长江流域的江 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主,同时也涉及到东北的法库、河南的鹤壁、内蒙的鄂尔多斯等地,这一轮陶瓷产业转移是一轮典型的扩张转移、产业全面再布局转移,内涵 是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同时还有部分顺势圈地的概念。
高峰时期是2008年与2009年,这一轮产业转移扩张,使我国的陶瓷砖产量在“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的35亿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75.78亿平方米,整整翻了一番,这一轮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一轮全国范围的产业大转移扩张,福建陶瓷、山东陶瓷等都加入了这一轮转移扩张行列。佛山市政府及淄博市政府 “整治提升”陶瓷产业的态度与做法,大大加速了这一轮陶瓷产业转移的进度,佛山市陶企由开始的300多家到现在仅剩62家。
经过这一轮建陶产业转移扩张,全国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兴起,全国形成了具有规模的建陶产业基地超过30个,建陶产品制造区域化与产品销售市场 区域化的特征全面形成。这一轮全国范围内的陶瓷产业转移、扩张、重新布局带动了全国建陶产业的均衡发展,加速了各产区产品的品质进步与品牌提升,并因此形 成了我国建陶产业的新格局,推动了我国建陶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友情链接:口碑营销 郑州广告设计公司 工业设计 郑州拓展 新东家公司转让网 品牌策划
24小时服务热线:135 2689 8120 136 6384 7088 TEL:营销策划:0371-66986765\品牌推广0371-66293008
广告合作:0371-66986765 FAX/传真:0371-66986765 E-mail:zzwb8888@sina.com zhcssy@163.com
ADD:中国郑州·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千玺广场19层1912室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101014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163号